2011中國經濟增長報告(節(jié)選)
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在于轉變發(fā)展方式
2011-05-23   作者: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  來源:經濟參考網
 

第四章 “中等收入陷阱”與體制創(chuàng)新

第一節(jié) “中等收入陷阱”及其原因

近幾年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成為了國際經濟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隨著中國成為中等收入國家,這一話題也引進了國內經濟學界的關注。2006年,世界銀行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東亞復興經濟增長的思路》的研究報告[1],其中對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討論,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在此之后,許多國家(尤其是那些已經成為或正在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的學者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表2.12.5中可以看到,馬來西亞1980年時人均GNI已經到達1748美元,略高于韓國當時的水平(1846美元),但到了2009年,韓國的人均GNI已經達到了19830美元,馬來西亞才到7230美元,不到韓國的三分之一。因此近幾年來“中等收入陷阱”成為馬來西亞非常關注的課題[2],美國《時代》雜志專門為此寫了報道[3]。越南、土耳其、拉美等國的學者也進行了這一領域的研究。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個國家從低收入國家發(fā)展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后,經濟增長率出現回落,無法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仍然以馬來西亞為例,1980年,它的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是84位,而2009年的排序為89位,沒有發(fā)生顯著性變化。在這一期間,它的人均GNI的年均名義增長率為5.02%,高于全球3.01%的增長率。而從和世界加權平均水平相比,1980年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2009年已經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應該說,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的表現好于世界經濟增長。但是如果和東亞的其它經濟高速成長的國家相比,它的經濟增長率卻是偏低的,這也是馬來西亞重視中等收入陷阱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不同,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拉美國家主要是國際收支出了問題,馬來西亞則是技術創(chuàng)新不足。綜合各方的討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不能保持持續(xù)的制度創(chuàng)新,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缺乏持久的動力。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和諧,是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基本保證,這首先需要有一個有群眾基礎的、具有較高行政效率的政府,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政府效率需要通過不斷的制度建設來改進。在很多國家,最初的經濟起飛往往是通過政府指導的對銀行貸款(間接融資)所實現的私營經濟的發(fā)展來實現的。私營經濟及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往往伴隨著政府官員中腐敗行為的增加,如果制度建設又不能及時跟上,往往會出現政府效率降低、銀行不良貸款增加和一般企業(yè)的積極性受挫等一系列問題。嚴重時還會出現社會動蕩。這必然導致這些國家走入中等收入陷阱。反之,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如果注重制度建設,關心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不是維護少數利益集團,注重懲處和清除腐敗,這些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就有了基本的保證,如新加坡、香港和韓國都很注重懲治腐敗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這對它們的經濟發(fā)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次是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不能通過穩(wěn)定地提高效率來保持經濟增長。大多數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起飛即最初的加速經濟增長,都是依靠在短期內增加投入和產出來形成的,但是勞動力和資源的供給是有限的,同時還存在著一個市場競爭的問題,因此要實現可持續(xù)的經濟增長,就必須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簡單地增加投入。新加坡、韓國的經濟之所以能長期保持較快的增長,和它們注重人力資源的培養(yǎng)以及研究開發(fā)的投入是分不開的。反之,如果一個國家只是出賣資源而不注重研究開發(fā)以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它的增長就只能依靠加大資源的開發(fā)量,或者寄希望于資源價格的提升,這種發(fā)展必然是有局限性的。

第三是經濟發(fā)展失衡導致資源配置惡化和供需失衡。經濟發(fā)展失衡包括收入分配失衡、地區(qū)發(fā)展失衡、投資和消費失衡等。對于低收入國家而言,在經濟起飛初期,往往伴隨著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部分地區(qū)的經濟優(yōu)先獲得發(fā)展以及積累率的迅速提高,這對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社會經濟發(fā)展就會要求在新的基礎上形成新的均衡,即減少收入分配差距、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都獲得發(fā)展、城鄉(xiāng)差距縮小、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明顯改善等。如果在這時有科學合理的政府干預和制度安排,形成這種新均衡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否則很可能會經歷一個長期甚至是痛苦的過程。嚴重的收入分配差距、少數大城市的畸形發(fā)展和其它地區(qū)的極端落后并存以及消費拉動不足,是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基本特征。

第四是發(fā)展中對外部世界的過度依賴,經濟活動缺乏內在的穩(wěn)定性。很多中等收入國家在發(fā)展過程中,都對對外部的資源存在著較大的依賴,如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而在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又沒有及時地對自身的資金結構、市場結構等加以調整,這樣,外部世界的動蕩和風險往往嚴重地影響本國經濟的穩(wěn)定。一些拉美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就一直處于債務危機的陰影中,這和它們外資結構不合理、又沒有適時地進行調整有很大關系;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產業(yè)發(fā)展過分單一,對世界市場的依賴過大,國際市場一發(fā)生變化,國內經濟就受到嚴重沖擊。


12345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中金報告:今年次級債凈增量將達1300億至1500億元 2011-05-23
· 北大報告:中國面臨通脹和增長乏力雙重風險 2011-05-23
· 證監(jiān)會嚴控券商研究報告 2011-05-19
· 中鋁發(fā)布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 2011-05-16
· 基金體檢報告出爐 五大方面亞健康 2011-05-1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