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稻盛和夫學什么?
2011-11-02   作者:余勝海  來源:金融界讀書
 
【字號

  “敬天愛人”也是京瓷公司的經營座右銘,來自于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的領袖西鄉(xiāng)隆盛。西鄉(xiāng)隆盛是中國哲學家王陽明的忠實信徒,所謂“敬天”,即遵從事物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不逆天而行;而“愛人”,便是由人的本性出發(fā),自然為人。
  而“自利利他”,即“自利則生,利他則久”,就是人須利己,但只有同時具備利他之心,才能真正幸福。自己獲利的同時,也要造福他人。無論京瓷還是KDDI ,都屬于行業(yè)內利潤率高,但絕不刻意抬高價格或是采取惡性競爭手段的公司。經商道德,有口皆碑。
  在實際經營中,稻盛和夫始終謙卑、謹慎,遵循“為商必先為人”的準則。這并非他的隨口一說。在數(shù)次金融危機中,他堅持不開除包括鐘點工在內的任何一名員工,因為“公司永遠都是保障員工生活的地方”。在日常經營過程中,他提倡穩(wěn)健經營,公司永遠保留大量現(xiàn)金,以應付不時之需。
  IBM(中國)全球企業(yè)咨詢部運營戰(zhàn)略首席顧問白立新先生認為,自利利他本是商業(yè)的起點。初期的資本主義旗手是虔誠的新教徒。根據(jù)馬克斯·韋伯的觀點,新教的宗旨是貫徹基督教所倡導的“博愛”,須遵守嚴格的倫理規(guī)范,并且將經濟活動中獲取的利益用于社會的發(fā)展。“奉獻于社會,奉獻于人類”的利他精神曾經是初期資本主義的倫理規(guī)范,也推動了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發(fā)展。
  在市場經濟初期,當商業(yè)的時空范圍都比較小——即“空間可見、時間可限”的情況下,利他即自利,兩者的矛盾并不突出。
  親緣利他是基于親緣關系或者小范圍的協(xié)作關系,比如原料供應商與生產廠之間,可以彼此犧牲一些短期利益,以維持長期的關系。
  互惠利他是指當市場體系基本成形之后,各個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合作越來越頻繁,在“空間可見、時間可限”的情況下,一方可以為另一方的利益犧牲自己的暫時利益,以期得到對方更多的回報,同時這種利他的行為,也簡化了彼此的溝通程序。
  純粹利他是指在共同的宗教精神指導下,從業(yè)的商人相信,今天的利他善舉可以在未來的天堂得到回報。此時,任何損人利己的行為都會受到抵制和鄙視,因而在一個彼此了解的范圍內,形成一個利他的氛圍。
  最初,人們在自利利他的原則指導下發(fā)展起了工商業(yè),社會得到快速發(fā)展,人們也掌握了商業(yè)這一新工具。有偉人說過,資本主義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
  當人們的活動遠遠超過“空間可見、時間可限”的時空局限時,利他的回報越來越不可靠,利己的收益則近在眼前。比如湖北的一家化工企業(yè)花1000萬元建立了污水處理裝置,以避免對長江水質的污染,可是它很難從這一善舉中快速得到好處。反過來,如果它省下了這1000萬的污水處理費用,即便其污水殃及了魚群,其后果也是多年之后、幾千公里以外的長江下游才展現(xiàn)出來。
  隨著商業(yè)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原有的“自利利他”價值觀逐漸被削弱了。但是,我們也面臨著全新的機遇。
  1983年,日本京都的企業(yè)家們?yōu)榱四芟到y(tǒng)研究學習“稻盛哲學”,自發(fā)成立了“盛友墅”,后易名為“盛和墅”,稻盛和夫在此與他們討論“稻盛哲學”。如今,“盛和墅”已擁有60余間分墅,除了日本本土,美國、巴西、中國等地,也都有了“盛和墅”的身影。在盛和墅中學習過的企業(yè)家,接近6000人次。
  阿里巴巴公司董事局主席馬云,也曾親自飛赴東京,向稻盛和夫請教“稻盛哲學”,日后他總結,“和稻盛,我必須要和他在哲學層面、人的層面、道的層面上交流。”稻盛和夫的《活法》、《人為什么活著》、《干法》等闡述自己哲學與具體事例的書,也在中國書店里持續(xù)熱銷。
  如果稻盛和夫只扮演了一個“高級成功學講師”和“暢銷書作者”的角色,他也絕不會受到各路名流如是追捧。他的為世人尊崇,在于他拿得起又放得下的超脫。
  1997年,在京瓷與KDDI都如日中天之時,稻盛和夫在日本京都圓福寺剃度出家,僅擔任京瓷與KDDI兩家公司的名譽總裁。在寺廟中,他與其他僧侶的待遇一般無二,都身穿麻衣、腳著草鞋,平常甚至還需出外化緣。身家以百億日元計數(shù)的稻盛和夫,會為老婦人施舍的100日元而感動。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在道與術的權衡中,似乎更傾向于前者。他認為人必須努力工作、反省自身、保持謙虛、多行善舉,但其經營哲學有一個終極的歸宿,即利他主義。稻盛和夫認為必須以關愛之心、利他之心經營企業(yè),動機至善、私心了無。他在其著作《活法》中說,在經營的過程中間,如果經營者理念是利他的——所謂利他,就不是從自己個人私利出發(fā)來經營這個企業(yè)——這個企業(yè)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
  這看上去違背了經濟學的基本規(guī)律,至少這不符合大多數(shù)企業(yè)家對經營行為的理解。稻盛和夫自己也說:“在弱肉強食的商業(yè)世界里,我整天把利他、愛、為人著想之類的話掛在嘴邊,不免有人質疑我老是把話說得那么漂亮,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目的!
  追求利益是經營事業(yè)與人類活動的原動力,因此,有獲取利益的“欲望”其實無可厚非。只是,不能讓這個欲望局限在利己的范圍,必須把對方的利益也考慮在內,以這種“大的欲望”為出發(fā)點去謀取公益。這樣的利他精神最終也會為自己帶來好處,而且利益范圍還會比原先更為擴大。
  稻盛和夫以自己創(chuàng)辦DDI電信的實踐來說明這個聽上去很抽象的觀點。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通訊領域的商機一直是由國營事業(yè)的日本電電公社獨占。后來,政府進行市場化改革,民營公司得以進入。當時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巨頭NTT,一旦進入市場,必須和長期享有獨占地位的巨人共同競爭。其他企業(yè)的參與熱情因此受到打擊,政府借民營化改革降低資費的愿望眼看要成為泡影。
  “既然如此,不如由我來做吧!”這個念頭在稻盛和夫腦中一閃而過,做陶瓷化工的京瓷決定進軍電信市場。與NTT競爭無疑是一場螞蟻對抗巨象、實力懸殊的戰(zhàn)役,更何況對來自不同行業(yè)的京瓷而言,那根本是個未知的領域。然而,從零開始的逆境并沒有形成阻礙,DDI打從開始營業(yè),業(yè)績就一直在所有新進業(yè)者中居于領先地位。最終DDI經過一系列并購后成為了與NTT分庭抗禮的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并進入世界500強。
  當時不斷有人問起成功的原因,稻盛和夫的回答總是:那只能歸功于一個為國民盡力、毫無私心的動機。“利他的德行,會形成一種跨越困難、帶來成功的強大原動力。這是我參與通訊事業(yè)過程中所得到的親身體驗。”稻盛和夫認為。
  在理解稻盛和夫的利他主義時,參加報告會的中國社科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認為,利他主義一旦上升為一種企業(yè)價值,而非僅僅是一種工具時,企業(yè)的競爭力就會發(fā)生很大變化,導致競爭力的邏輯也會發(fā)生很大變化。
  面對2008年暴發(fā)的這場空前的金融危機,稻盛和夫認為,導致危機的不是經營手法、管理手段問題,而是經營哲學的問題。也就是,人類應該何去何從,資本主義應該如何發(fā)展,企業(yè)經營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經營者應該怎樣修煉自己的靈魂。
  我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出版的《大道至簡:全球頂級CEO商道智慧》一書中對稻盛和夫的“稻盛哲學”、應對經濟蕭條的策略和成功法則進行了分析總結,希望該書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如果多數(shù)企業(yè)家能夠認識到自利利他的價值,并借此構筑利他競爭力,商界會多一些和諧,世界將會因此而改變,哥本哈根的大會或許也能順利一些。也許這樣的觀點對于中國大多數(shù)企業(yè)家來說,并不容易消化。30年來殘酷的市場競爭已經使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變得無比現(xiàn)實,大多數(shù)經營者充其量也只能達到“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境界——如果不是完全以自身利益為出發(fā)點的話。稻盛和夫認為利他主義其實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初期的倫理規(guī)范,也正是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快速發(fā)展。而現(xiàn)在經濟領域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正與利他主義這種資本主義傳統(tǒng)被人們逐漸遺棄有關。他用自己創(chuàng)辦京瓷和DDI的經歷證明,利他主義可以在商業(yè)社會獲得成功,并且是真正的長久之道。

 。ㄗ髡呦蒂Y深傳媒人、財經作家。出版有《創(chuàng)業(yè)非常道》、《企業(yè)家大敗局》、《草莽生長》、《變革時代》、《解密華為》、《大道至簡:全球頂級CEO商道智慧》等10余部。)


12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這些書告訴我們如何讀書 2011-07-25
· 揭秘外國人是怎樣讀書的 2011-06-03
· “歡樂課外活動營”六一主題讀書活動 2011-05-31
· 世界讀書日,別讓書蟲獨自狂歡 2011-04-26
· 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xiàn),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