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空廉價時代會“從天而降”?
    2007-11-12    作者:吳睿鶇    來源:紅網(wǎng)

    國際油價逼近100美元大關(guān),國內(nèi)各航空公司的旅客燃油附加費這兩天也開始全線上調(diào),然而,就在不少旅客擔心,隨著原油價格上漲,機票價格會不會也跟著水漲船高的時候,市面上各種低價機票反倒卻越來越多,它們低到了什么程度,可能你想都不敢想。(11月11日《cctv-經(jīng)濟半小時》)

  油價猛漲,以及飛機燃油附加費全線上調(diào),并未阻止住國內(nèi)機票下降的步伐,尤其是國外一些航空公司,接連推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超低價格機票,仿佛中國與國外其他國家一樣,同步跨入了全球航空廉價時代。
  如今,“廉價航空”在歐美取得成功后,已變成不可阻擋的潮流,走向世界各國,成為世界一種流行風。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球有廉價航空公司60余家,共計1200余架飛機,僅歐洲20多家廉價航空公司就運營著500余條航線。
  那么,普通老百姓坐飛機將果真會變得不再是奢望,我國的航空廉價時代將真得來臨?筆者覺得,如果現(xiàn)在有幾家國外航空公司推出相對便宜的飛機票價,就急吼吼地喊航空廉價時代“從天而降”,顯然,這樣下定論過于草率,也很不客觀。況且,民航總局對待低票價還有“殺手锏”——2004年正式實行的《民航國內(nèi)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根據(jù)規(guī)定,航空公司機票銷售價格不得低于標準價的4.5折。比如,去年春秋航空公司因推出低價票,被濟南物價罰款15萬元就是一個明證。
  廉價航空取決于航空公司的經(jīng)營成本,而航空公司經(jīng)營成本又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機上餐飲、行李托運等服務(wù)項目,可控成本在總成本中占的比例并不高,一般只在30%左右。在這方面,如果航空公司努力挖掘內(nèi)部潛力,強化經(jīng)營管理,做好并非難事。譬如,國內(nèi)第一家打出廉價旗號的春秋航空公司,由于在可控成本上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8架飛機兩年累積實現(xiàn)利潤6700萬元,各項指標在國內(nèi)同行業(yè)遙遙領(lǐng)先。
  不可控成本包括航材、航油及飛機的起降費用等。直屬于民航總局的中國航空油料集團由政府職能部門授權(quán),在國內(nèi)一直保持壟斷地位,也就是說,所有航空公司飛機的“主食”,僅有一家,別無分店。由于行政壟斷,近五年來,我國的航空公司所使用的航油一直比國外航空公司貴大約1/3左右。2001年、2002年,國產(chǎn)航油的出廠價平均每噸高于國外800元之多。2004年,平均每噸航油的采購差價高出國外205元。與國外航空公司相比,航油成本在運輸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高出了至少10個百分點。
  另外,同樣是經(jīng)政府行政授權(quán),直接隸屬于民航總局的中航材集團同中航油一樣在國內(nèi)保持著壟斷地位。因為,中航材所售的航材價格高于國際水平,導致了國內(nèi)航空公司航材成本高居不下,飛機大修、折舊、保險的費用高達總成本的23%。
  所以,這些占到70%不可控的成本,才是決定中國何時走進航空廉價時代的關(guān)健所在。就目前而言,擠壓航空公司的服務(wù)成本空間并不太大,只有以不可控成本為著力點,把多年鐵板一塊的船材、航油深層次壟斷問題,由幕后推向前臺,將其慢慢熔化。倘若航油和航材等方面的堅冰不能擊破,航空公司的不可控成本仍由壟斷組織所把持,可以想見的是,航空廉價時代絕不會“從天而降”,老百姓也無法從低價航空中受益。

  相關(guān)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