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家六旬老人開起了私人博物館[圖]
    2008-12-29    本報記者:南婷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新華社記者 彭洋 攝
  “是改革開放的30年,成就了我的收藏展覽之夢!边@是山西太谷縣農(nóng)家六旬老人孟春明辦私人博物館的初衷。
  孟春明的博物館“隱藏”在太谷城北關(guān)道名為喜旺巷的小胡同里,是太谷縣里惟一的私人博物館。孟春明在2004年把自家的老宅院改造成了現(xiàn)在集居住和展覽為一體的博物館。
  他的藏品從先烈遺物到歷代貨幣、古陶瓷、古家具,再到各種民間農(nóng)用、廚用工具,林林總總,F(xiàn)在,博物館里已經(jīng)收集了1萬多件“民間寶貝”,其中不乏一些珍稀藏品,比如明朝“時壺”、商代灰陶膽瓶等。雖然每年前來參觀的游客只有2000人左右,他依然樂此不疲地經(jīng)營著他的孟家民俗博物館。
  “凡是跟民俗沾得上邊的‘古董’都是我的收集對象。”孟春明的藏品大都來源于太谷、祁縣一帶的農(nóng)家,或祖?zhèn)飨聛淼,或從古玩商手上“淘”來的?BR>  孟春明說,他的博物館包括四個展廳。第一個展廳主要是他父親孟憲仁在解放戰(zhàn)爭中留下了的遺物:父親的遺像、曾殺死32名日偽軍的半截刺刀、一枚二等功的銀獎?wù)隆⑨樉包、烈士證書等實物。
  第二個展廳,擺放著宋朝的酒碗、潮州四套印、明朝萬歷年間制壺名家時大彬的“時壺”、裝過貝幣的遠古罐子等。
  第三個展廳內(nèi)陳列的是從古至今的各種錢幣:從骨幣、貝幣、石幣、布幣、刀幣,直到銅幣、銀元,有四千多個品種。每枚錢幣下方,細心的孟春明都用一張小紙條標(biāo)注著錢幣的名稱和年代。
  最有趣的是他的第四個展廳,里面有鐮刀、斧頭、鑿子、錛子、虎頭鉗、照明用的煤油燈等各種民間農(nóng)用、廚用工具。孟春明覺得“挖地道用的小镢頭,泛著銅綠的馬燈,耕地整地用的耒耜、耱等許多今天人們都不再使用的農(nóng)具,作為人類活動的見證,應(yīng)該保存下來”。
  孟春明講,他的收藏愛好是始于“翻身做主人”的信念。1963年清明節(jié),18歲的孟春明上墳歸來路經(jīng)一家舊貨店時,看到一張雕花木書幾!爱(dāng)時就想著共產(chǎn)黨打下天下,咱窮人翻身做了主人,也有錢把大戶人家的古董買回來了。我就毫不猶豫地花15塊錢買下了這件寶貝!
  “改革開放后對民間收藏的默許,才使我有了大量收藏的可能。”1989年至1993年是孟春明的收藏高峰期,這期間他新增藏品3000多件。
  另一個收藏劇增的時期是1996年他剛退休時的“三進深山”,這共花去45天時間的三次進深山為他帶來了4000多件藏品。從這以后,由于古董價格飛漲,孟春明新入囊的收藏品已極少,即便有也多為親朋相贈。
  退休后,孟春明每天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研究和記錄自己“寶貝”的來歷。他已經(jīng)密密麻麻地寫了15本近6000頁的手稿,上面除了記錄他收藏的每一件寶貝的來歷之外,還記載了他的家史等。
  2004年的一天,孟春明的兒子在電視上看到外省有人自辦博物館的消息,馬上告訴了父親,使孟春明產(chǎn)生了辦博物館的念頭:“何不把自己多年積攢的寶貝讓人們瞧一瞧,也開開眼呢?”孟春明跑縣里有關(guān)部門辦相應(yīng)的手續(xù)和營業(yè)執(zhí)照,辦下來的時候孟春明拿著證書激動地想哭,“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都是國家政策好。”
  這一年也是他們一家所經(jīng)歷的最困難的時期:孟春明的大兒子待業(yè)、二兒子務(wù)農(nóng)、小兒子下崗,全家就靠他每月400元的退休金維持生計。而他籌辦、裝潢博物館花去了不少費用。孟春明的大兒子回憶說:“我們當(dāng)時最悲慘的時候沒有菜吃,只能去野地里挖野菜!奔幢闳绱,他們?nèi)胰院苤С置洗好骰I辦私人博物館的工作。
  明年是世界博物館中國年,孟春明的博物館也在被邀展覽之列。他說:“我要把這份事業(yè)做好,讓它一輩輩傳下去!
  相關(guān)稿件
· 美國私人賽車博物館揭開神秘面紗 2008-12-29
· [事件回顧]吳伏春的“農(nóng)民住房博物館” 2008-12-26
· 探訪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博物館 2008-12-08
· 中國柑橘博物館在浙江黃巖落成[圖] 2008-11-24
· 神七搭載的中國地圖被軍事博物館收藏 200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