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錢成為新興經濟體隱憂
    2009-12-09    作者:趙中偉    來源:中國證券報

  隨著世界經濟逐步復蘇和各國金融市場趨于穩(wěn)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上升,恢復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產,大量熱錢涌入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經濟體。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披露,香港銀行體系總結余連同外匯基金票據超過5000億元港幣,其規(guī)模遠高于歷史記錄;迪拜世界債務違約事件是迪拜數年來房地產泡沫、大宗商品泡沫破滅后的必然結果,又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資金流出。以上事件表明,國際熱錢在新興經濟體內的規(guī)模巨大,流動頻繁。當前正值經濟復蘇階段,國際熱錢對新興經濟體的沖擊以及未來的變動趨勢,應是新興經濟體金融監(jiān)管當局須密切關注的問題。
  當前的世界經濟環(huán)境為國際熱錢的活躍提供了溫床,國際熱錢的活躍還將持續(xù)一段時間。促成國際熱錢持續(xù)涌入新興經濟體的因素主要有三個。第一,寬松的貨幣政策為國際熱錢提供了融資支持。發(fā)達國家家庭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私人消費的回升和信貸市場的恢復受到限制,所以寬松的貨幣政策仍需要維持。在此背景下,實施超低利率的美元、日元等成為國際熱錢理想的融資貨幣。第二,新興市場不乏國際熱錢炒作的題材。除了經濟復蘇這一重要題材外,金融危機前的許多題材又重新浮出,例如新興市場國家的工業(yè)化和城市化導致的資產價格上漲、國際大宗商品需求增長等。第三,新興經濟體缺乏彈性的匯率制度,在應對國際熱錢沖擊時表現乏力。幾乎所有的新興經濟體都對匯率實施了管制,其外匯市場不具有浮動匯率制度下的自動調節(jié)機制,不能憑借匯率的自動升值對沖國際熱錢的沖擊。為了維持匯率的穩(wěn)定,貨幣當局不得不對外匯市場實施干預,結果卻增加了宏觀經濟管理的難度。對于中國市場而言,利差收益、人民幣升值收益和資產價格上漲收益成為國際熱錢涌入的主要動因。
  國際熱錢的活躍不可避免地對新興經濟體產生影響。其影響渠道既有間接的,也有直接的。通過國際資本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等間接渠道,國際熱錢對新興經濟體實施套利活動。在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許多新興經濟體的企業(yè)在紐約、倫敦、香港等股票交易所上市。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加劇、新興經濟體境外上市企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和國際資本市場間互動影響的增強,新興經濟體的加息、升值、資產價格上漲等因素,將對境外上市企業(yè)的股票價格產生影響,從而使持有相關資產的國際投資者從中套利。由于中國內地眾多企業(yè)在香港上市,且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經濟間已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近期巨額國際熱錢涌入香港,獲取香港股市中人民幣資產的價格上漲收益是其主要動因之一。年初,國際熱錢就先于世界經濟復蘇,重新進入大宗商品市場。目前,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逐漸趨于金融危機前的高位,國際熱錢通過參與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交易獲益。
  另有大量的國際熱錢通過貿易、投資以及其他直接渠道進入新興經濟體。就中國而言,通過外匯儲備新增額與當期貿易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的差額測算,已有相當規(guī)模沒有貿易和投資背景的熱錢進入。同時,也有一部分熱錢以虛假貿易和投資方式進入。經歷去年下半年的下跌后,新興市場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今年以來大幅反彈,成為國際熱錢重要的投資領域。另據估計,實體經濟也是國際熱錢重要的投資領域。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增長孕育了許多具有增長潛質的優(yōu)秀企業(yè)。近些年來,國際熱錢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形式在中國境內活動,并將具有增長潛質的企業(yè)作為投資目標。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市場需求乏力,且成長中的企業(yè)往往面臨融資約束,在這一背景下,私募基金可以低成本地注資于目標企業(yè)。由于私募基金的活動難以監(jiān)管和統(tǒng)計,國際熱錢經由私募基金渠道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往往被人忽視。
  國際熱錢的進入,對新興經濟體產生諸多不利影響。熱錢進入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推高大宗商品價格,使新興經濟體面臨輸入型通脹壓力,強化通脹預期,阻礙經濟復蘇。熱錢進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使本處于高位的資產泡沫進一步上行,扭曲投資和消費的結構,為經濟健康增長留下隱患。外匯結售后,央行被迫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方式沖銷外匯占款,增加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國際熱錢主動套利退出,或者投資者預期發(fā)生改變,或者國內外政策變動,都可能使國際熱錢流向逆轉,觸發(fā)資產泡沫的崩潰,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將再次嚴重下滑且被迫深度調整!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