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金“酸葡萄心理”大發(fā)作
    2007-04-03    皮海洲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伊索寓言》里有一則經典的寓言故事叫做《狐貍和葡萄》,說的是狐貍的“酸葡萄心理”。其實,人通常都是具有這種“酸葡萄心理”的。像魯迅筆下阿Q的“精神勝利法”,實際上也是這種“酸葡萄心理”的再現。這種“酸葡萄心理”也就是一種自我安慰,只要不妨礙與損害其他人利益,“酸葡萄心理”潛藏于人們的內心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不過,作為股市里的投資基金來說,如果也擁有這種“酸葡萄心理”,那就不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了。投資者有必要對此予以高度的關注。
    在過去的一年里,在價值投資理念的驅使下,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大盤藍籌股炒作熱潮,不僅贏利頗豐,還就此帶動了國人對投資基金的申購熱潮,并使得新基金的發(fā)行成為一種“搶購”,迫使管理層不得不推出“比例配售”的基金發(fā)行模式。
    然而,風水輪流轉。牛市不只是藍籌股的牛市。更何況在價值投資理念的驅使下,那些投資基金重倉持有的藍籌股,在經過了一輪輪的炒作后,其股票的價值已有高估的嫌疑。反倒是那些非基金重倉股,尤其是股市里的一些有實質性題材的低價股,在經過多年的邊緣化后成了股市里的凹地。于是,進入2007年之后,市場形成了對低價股炒作的熱潮。
    正是市場熱點的轉移,導致了低價股炒作與大盤藍籌股炒作收益的顛倒。進入2007年以來,在大盤指數漲幅不到20%的情況下,股市不僅基本消滅了3元以下的個股,如今就是5元以下的股票也屈指可數了。短短三個月,一大批低價股出現了股價翻番的走勢。相反,基金重倉的藍籌股則漲幅甚微,絕大多數的投資基金都沒有跑贏大盤,有的基金重倉股甚至不漲反跌,如以3月28日的收盤價計算,工商銀行的股價就離高點下跌15%左右。
    有道是,世界上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作為基金重倉股來說,在經過了一年多的大漲之后出現階段性回落整理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不知是出于今年基金業(yè)績的壓力,還是基金營銷的需要,那種潛伏在基金經理人內心的“酸葡萄心理”因此而發(fā)作了。面對低價股的上漲,不僅有基金經理把低價股斥之為“績差股”,甚至認為對績差股的炒作將會使投資者“血本無歸”。仿佛中國股市里就只有那么幾十只藍籌股,仿佛只有對藍籌股的炒作才是正途、仿佛把那幾十只藍籌股的市盈率炒到五、六十倍甚至一、兩百倍也都是理性投資似的。遺憾的是市場并沒有以投資基金的意志為轉移,以至投資基金的這種“酸葡萄心理”成為了一種對市場的誤導。
    當然,對于目前市場對低價股的炒作,投資者保持一份謹慎是必要的。而且,以公司價值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歸、對于價值投資的堅持也確實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投資理念。但從純操作層面上來說,對于低價股也沒必要草木皆兵。尤其是在目前市場資金已充分介入低價板塊的情況下,市場對低價股的炒作很難來一個急剎車。那些有實質性題材的低價股,其后市理應還有一定的表現機會。所以,對于當前投資基金表現出來的這種對低價股的“酸葡萄心理”,投資者還是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以免被其誤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