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法治就沒有真正的市場經濟
2013-03-28   作者:趙法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的市場經濟改革,結束了此前許多人的半饑餓狀態(tài),中國經濟由此走上迅速發(fā)展的軌道。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巨大成績,使許多人患上了市場經濟崇拜癥。其實,透視市場經濟的本質,我們會發(fā)現(xiàn),市場經濟在一個社會中發(fā)揮建設性作用并不是無條件的。
  對于中國社會而言,市場經濟是地道的舶來品,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以農耕為本而以商業(yè)為末,一直奉行重農抑商的國策,對于商業(yè)和商人深懷芥蒂,因為古人對于市場中的人性,抱著一種深深的懷疑。所以,即使像胡雪巖那樣富可敵國并對收復新疆做出巨大貢獻的紅頂商人,也只不過是被封個榮譽性的二品頂戴,象征性地在紫禁城騎馬走一圈就算皇恩浩蕩,要想真正由商入官,沒門。顯然, 傳統(tǒng)中國的政商之間有一道難以逾越的界限。
  重農抑商政策無疑有其偏頗之處,但這并不意味著古人對于市場的提防一無是處。他們本能地認識到,市場經濟是需要邊界的,有些東西不能市場化。這到底是愚昧,還是洞見?
  隨著市場經濟的改革,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饅頭、食用油、肉、蛋、牛奶、蔬菜變得讓人膽戰(zhàn)心驚,空氣開始令人窒息,連地下水都讓人生畏,更不用說道德底線的失守和人性的沉淪所帶來的巨大心理震蕩了。怎么,市場經濟有毒嗎?
  是的,市場經濟從來就是有毒的,不僅我們的先人認識到了,西方市場經濟的精神教父亞當·斯密也認識到了。他說,市場經濟中的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但他們卻通過看不見的手無形中促進了大眾利益。人們?yōu)樗姑馨l(fā)現(xiàn)的那只看不見的手所吸引,卻忽略了他思想的重要前提:市場是以人性中的惡作為動力的,每個市場經濟中的主體都是自私自利的。自私有意插花,利他則是無心插柳。一個人犧牲他人來保全自己,并不違背市場的利己法則。
  正是由于對于人性惡以及市場毒性的清醒認識,西方人才努力給市場經濟戴上兩個籠頭:信仰和法治。代表前者的是基督教,代表后者的是憲政與法治。
  通過宗教確立來世的終極關懷,在金錢這個世俗的上帝之外,找到了一個超越性的上帝;通過法治和權力制衡,在市場和權力之間劃出了一道鴻溝。宗教與憲政,猶如兩道有力的繩索,最終劃定了市場經濟的邊界,斬斷了權力與商業(yè)的連環(huán)套。宗教、法治和市場經濟這三駕馬車,形成了現(xiàn)代西方文明的基本架構,實現(xiàn)了文明幾大子系統(tǒng)之間的彼此約束。
  反觀當代中國,市場經濟轉型的社會基礎則是十年“文革”留下的廢墟!拔母铩痹谡紊先娣穸ê哇`踏法治,就是所謂的“無法無天”;在文化上則實行打倒一切的文化虛無主義,也即所謂的批判“封資修”,要知道,這三個字其實代表了人類文明的歷史成果。
  文化上的自掘祖墳和政治上的“無法無天”,使得“文革”徹底破壞了傳統(tǒng)中國數(shù)千年間建立起來的禮義廉恥,摧毀了中國社會曾經擁有的對于拜金主義本來就不強的免疫力,構成了當代中國市場經濟的先天缺陷。于是,市場經濟如同決堤的洪水,很快就淹沒了一切,文化、教育、宗教、司法、慈善等一切本來屬于非經濟性的領域,也都遭到市場經濟的入侵,成了市場法則恣意妄為的領域。我們本來要建立一個市場經濟,卻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一個市場社會,于是,連少林寺都難以抑制上市的沖動,連出世性的佛教都難以幸免。
  市場經濟無疑是一個好東西,但它天生是有毒的,此種毒性只能靠憲政法治和信仰來中和并消解。既然身處全球化時代的我們,不可能擺脫市場經濟,那就需要構建人生信仰并建立憲政與法治,為市場建起堅固的防洪堤。一個正常的文明需要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相互制約和彼此耦合,而一個失去了憲政法治基礎和道德約束的市場經濟,不但必然是有毒的,而且注定是一場災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以改革推動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 2013-03-26
· 1月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加快 2013-02-06
· 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才能轉變發(fā)展方式 2013-01-28
· 匯豐稱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加快 2013-01-10
· 市場經濟是公正的必要階梯 2012-12-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