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切勿簡單滾轉了事
2012-02-20   作者:楊國英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數(shù)額龐大的地方債,終于到了難以為繼的時候。有媒體日前報道,部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項目有望獲得再融資、分期還貸和延長貸款期限的政策。
  其實,類似信號早已于2011年10月即已釋放,其時銀監(jiān)會副主席周慕冰在參加“新浪麒麟論壇”時表示,高度關注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整改增信。此外,在今年1月初舉行的全國金融會議上,溫家寶總理亦提出,對地方債存量債務要區(qū)別不同情況進行妥善處理,不能搞簡單的“急剎車”、“一刀切”,避免局部風險引發(fā)全局性、系統(tǒng)性風險。
  面對高達10.7萬億元的地方債務、以及近三年高達4萬億元左右的到期貸款,在債務總額極其龐大、且到期債務迫在眉睫之下,顯然除此難有其他有效的應急措施。
  雖然,在理論上和實踐中,財政部已于2011年10月,批復并實施浙江、廣東、上海和深圳四省市的自行發(fā)債,以期將地方債務與中央財政進行切割,加大地方債務償付的自我壓力;此外,去年以來,江蘇、云南等多省市面對二級公路債務的到期償付,亦在嘗試與所涉銀行進行免息減壓的協(xié)調溝通。
  可是,上述兩種解決路徑不僅杯水車薪、且遠水難救近火。以地方自行發(fā)債為例,一則首批額度有限僅為251億元、且目前僅限于四省市先行試點,二則在相關約束機制未健全的情況下,如果短期急速擴容地方自行發(fā)債,以期對沖地方債務的到期壓力,則極可能事與愿違,陷入與上世紀90年代初類似的混亂局面;再以免息減壓為例,一則根本難以解決當下到期債務的本金償付壓力,二則如僅限于二級公路債務的5000億元左右,銀行尚可能勉為其難,但如果放大至逾10萬億元的全部地方債務,則無論基于已經改制后銀行的商業(yè)屬性、還是銀行自身的承壓能力,均不可能與地方政府達成全面妥協(xié)。
  由此可見,對地方債進行滾轉,之于當下而言,顯然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承認地方債務滾轉的相對合理性,并非說明地方債可以簡單滾轉了事。
  地方債切勿簡單滾轉了事。因為,如此不僅會大幅減少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從而加大我國銀行業(yè)的壞賬風險。更會持續(xù)占用我國銀行業(yè)的信貸資金,從而大幅擠壓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yè)信貸額度。
  對地方債進行滾轉,必須設定相應的前提條件。比如參與滾轉的到期債務,必須綜合評估其項目的在建狀況、項目建成回報率等因素,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到期地方債項目,堅決不給予滾轉;參與滾轉的到期債務,其地方政府必須設定一定比例的財政支出遞減計劃,尤其是“三公支出”更應大幅減少。
  對地方債進行滾轉,僅是無奈而為之的應急路徑,而非根本解決之道。如果僅是對地方債務簡單滾轉了事,而不設定前提條件,則必然會累積成更為系統(tǒng)、且更難根治的隱患。此類悲劇有前例可循:我國上世紀90年代初,各地大規(guī)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因缺乏有效評估和信貸控制,其后陸續(xù)累積的地方債務亦是簡單滾轉了事,最終造成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銀行業(yè)普遍性的技術破產。最后,中央財政不得不通過高達4萬億元的持續(xù)注資和沖銷,才逐步恢復2004年后我國銀行業(yè)的相對健康。
  10多年前的慘痛教訓,我們不應忘記,更應引以為鑒。之于當下而言,地方債切勿簡單滾轉了事,而是必須設定相應的前提條件,從而達到既可解短期到期債務之急,又可防范中長期地方債務系統(tǒng)風險的雙重目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人大監(jiān)督地方債應成常態(tài) 2012-02-14
· 2010年度地方債資金超千億未及時使用 2012-01-05
· 上海率先發(fā)71億地方債 機構熱捧 2011-11-16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xiàn),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