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當固定收益忽悠
再現違規(guī)銷售
2014-04-30   作者:黃敏  來源:投資快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日,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民汪女士向《投資快報》報料反映,2013年3月,經某國有大銀行番禺平康路51號支行網點的理財經理游說,花20萬買了一款承諾“固定收益5%、預期收益5.5%”銀行理財產品,然而今年3月到期贖回,卻發(fā)現是一場“忽悠”,不僅收益顆粒無收,還損失了一筆本金。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本報記者向當時雙方進行了一番調查與了解。

  退休市民拿儲蓄買銀行理財 被承諾“固定收益5%”

  4月23日上午,本報讀者、廣州番禺區(qū)市民汪女士向本報新聞熱線(020-26185759)來電反映,去年年初剛退休的她取出多年積累下來的住房公積金及平時的積蓄,共計9萬多塊,前往銀行辦理業(yè)務,遇到銀行工作人員陳某向其熱心介紹一款銀行理財產品,據稱該產品不僅保本,還具備較高收益,年化收益達5%以上。
  汪女士向《投資快報》記者回憶稱,當時她還幾次特別向陳某詢問“是否保本、收益是否有保障”,均得到了對方的肯定回答!耙遣槐1,我肯定不會買的!蓖襞繑蒯斀罔F般的向記者表示。得到滿意的答復后,汪女士不僅自己買了9萬多塊,還把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分享給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其中,羅女士也購買了10萬元左右,經濟條件較好的王小姐甚至一口氣買了20多萬。
  2014年3月,產品到期贖回,汪女士等人發(fā)現,上述保本投資不僅沒掙到錢,反而虧蝕了本金,每10萬虧了2000多元。
  “銀行理財經理確實違規(guī)銷售有何證據?”
  “產品購買時難道沒有相關合約、資料文件嗎?作為投資者,你們有沒有仔細研讀和判斷?”
  聽完投訴后,在向銀行方面調查求證之前,《投資快報》記者向汪女士進行了咨詢求證。汪女士表示,“有證據,上述銀行網點的客戶經理陳某有給我們寫了一份關于收益承諾的便條,并蓋了章印!
  記者看到,果然有這么一份匪夷所思的“承諾”紙,在這份關于介紹某基金產品的說明書上有兩行手寫的字,上寫:“華夏一年定期債。貳拾萬元整。封閉一年。收益5%以上,預期收益5.5%。2013年03月16日。”就是在這行關鍵字上,還蓋上了銀行客戶經理陳某的私章。汪女士隨同給記者展示的,還有一張據稱當時交換給她的陳某的名片。

  銀行客戶經理否認承諾 并怪客戶怎么又上訪

  就汪女士反映事宜,記者隨后致電該國有大行番禺平康路支行的涉事客戶經理陳某。陳某起初否認曾向客戶承諾過產品的保本收益,并稱沒可能,“不是存款,也沒有保本條款”。但當記者問其是否給客戶留下了手寫的上述內容時,便“王顧左右而言他”,稱客戶所買的華夏定期債以往基本上都達到了他們所想的收益率,但去年經濟環(huán)境不好,產品收益不理想,虧了一點點。并且,還向記者透露并抱怨,3月份時候,曾約了華夏基金的銷售負責人向不滿意的客戶介紹過產品運營情況,與客戶也聊得挺開心,怎么又向記者反映情況了呢。
  對此,汪女士告訴記者,“我們根本就不滿意銀行及基金公司作出的解釋和溝通,我們都準備找律師打官司了。而且為什么在銷售時候不跟我們解釋清楚產品的性質,還留下‘收益5%以上’的承諾?”堅持認為銀行在銷售時誤導了她們。
  當記者意欲了解更多詳情時,銀行客戶經理陳某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訪,有需要希望向他們銀行的謝科長了解。爾后,記者撥通了謝科長電話。不過該謝姓科長并未回答記者的提問,而是表示了解情況后再回復。
  4月25日,記者接到汪女士電話,表示銀行方面已找到她們并答應退換當初的本金全款。幾十萬塊,就是儲蓄了一年,也有一定利息,何況對方還承諾了“收益5%以上”,為什么不追究?“吃一塹長一智。算了,我們也不想再折騰了!蓖糇詈笕缡钦f。

  專家觀點:遭遇違規(guī)銷售除了開口 還應違法必究

  據了解,對于許多消費者而言,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較低,操作過程較為簡單,因此,認可度較高。然而,在購買理財產品的過程中,也不乏一些違規(guī)銷售或銷售誤導的行為。
  按照規(guī)定,在銷售銀行理財產品的過程中,銀行工作人員應對產品有明確的介紹,包括產品的期限、預期收益、產品的風險等級、產品的投向、起息時間和到期日等,對于產品的一些特殊之處更需給予提示。雖然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過程規(guī)范嚴格,但產品到期不能兌付、資金不能按時到賬、理財經理避重就輕地介紹理財產品、對產品風險未作出正確提示等情況也屢有發(fā)生。因此,為規(guī)范銀行服務,現對銀行銷售理財產品過程中的違規(guī)現象進行調查,如果消費者遭遇到上述或類似的違規(guī)行為,廣東省消費者保護協會有關專家告訴《投資快報》記者,如果銀行在這方面確實存在問題,監(jiān)管部門有責任進行嚴格的追究和管理,消費者也應該果斷撥打有關金融維權服務熱線維護合法權益,并且不輕易心軟,否則違規(guī)違法者干壞事的成本過低,難以起到警示作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一季度銀理產品預期收益漲跌互現 2014-04-11
· 法興銀行4高預期收益產品收益為0 2014-04-08
· 假期理財品預期收益超6%寥寥無幾 2014-04-08
· 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重回6字頭 2014-04-01
· 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短期下探 2014-03-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