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點銀行理財產品銷售手法兇悍
收益率與期限錯配
2013-07-02   作者:張歆  來源:證券日報
分享到:
【字號

    “窮瘋了”這個看似絕對跟“高富帥”不沾邊的詞語近來卻被人用以描述商業(yè)銀行對于資金的渴望,盡管中國銀行業(yè)號稱連續(xù)多年全球最賺錢。
  在剛剛過去的六月份最后一周,銀行理財產品也經歷了年中時點前最后的一輪搏殺。為了在最后的時刻更多的招攬資金,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手法十分兇悍,一方面銀行將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調高,甚至多家銀行都出現(xiàn)了同一款理財產品期限越短預期收益率反而越高的“主動性錯配”;另一方面,銀行的理財經理在描述理財產品時將故意將有風險的投資與存款進行混淆。

  收益率與期限倒掛

  通常而言,同一家銀行同一款或系列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與時限成正比,但是近日多家銀行推出的跨時點理財產品打破了這一慣例。
  民生銀行第084期(特別計劃)35天增利理財產品的認購期為6月26日至7月1日,其收益率設定為:個人(普通)6.20%、個人(高端)6.45%、個人(尊享)6.65%、個人(尊特)6.80%;而民生銀行第084期(特別計劃)雙月增利理財產品(62天)的認購期同樣為6月26日至7月1日,其收益率設定為:個人(普通)6.10%、個人(高端)6.35%、個人(尊享)6.50%,對比兩只產品可以看出,35天期限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于62天期限理財產品0.1-0.15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的情況并不是個案,從業(yè)內其他銀行尤其是股份制銀行最近計劃發(fā)行的理財產品來看,這種倒掛或者說“錯配”是大量存在的。
  華夏銀行6月27日至7月3日發(fā)售的增盈增強型1346號理財產品對應的期限為36天時,收益率分別為6.3%(5萬元起)、6.6%(20萬元起)、6.8%(70萬元起);對應的期限為89天時,收益率分別為6.2%(5萬元起)、6.5%(20萬元起)、6.6%(70萬元起),短期限產品的收益率顯然高于中短期限產品0.1-0.2個百分點。而華夏銀行6月27日-7月3日發(fā)售的創(chuàng)盈1469號(高資產凈值個人客戶)理財產品,36天期限的收益率分別為6.7%(20萬元起售)和6.9%(100萬元起售),88天的分別為6.5%和6.8%。
  有業(yè)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近期商業(yè)銀行普遍缺乏資金,資金的價碼自然水漲船高,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較高,而從中長期來看,資金的流動性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而且如果將中長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設定得過高,銀行的“不達標”風險也將更高,這對于銀行“剛性兌付”的潛規(guī)則也將形成較大壓力。因此,才會出現(xiàn)理財產品市場期限與收益率普遍的倒掛局面。

  擬售規(guī)模達“航母級”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民生銀行第084期(特別計劃)35天增利理財產品的擬銷售規(guī)模高達60億元,這也是民生銀行35天增利理財產品史上最大的一次募集(從2011年年底至今),該行去年曾在跨2012年年末時點時(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推出過擬募集規(guī)模55億元的理財產品,其余還有少數(shù)幾次擬募集規(guī)模超過40億元。相對而言,25億元左右的擬募集規(guī)模對于民生銀行35天期限的理財產品最為常見。
  民生銀行第084期(特別計劃)雙月增利理財產品的情況甚至更為明顯。該產品的擬銷售規(guī)模為50億元,而此前該行同期限同類產品中,連30億元規(guī)模以上的募集也鮮有出現(xiàn),更多的擬銷售規(guī)模都在15億元左右。
  上述兩款理財產品投資資產種類以及目標投資比例類似,均為:銀行間債券市場流通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投資方向為債券的基金專戶或券商定向資產管理計劃等投資工具30%-75%,符合監(jiān)管要求的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其他資產或資產組合50%-80%。以上投資比例可在[-15%,+15%]的區(qū)間內浮動,若超出該浮動范圍,銀行按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公開信息披露。

  銷售誤導隱現(xiàn)

  對于商業(yè)銀行來說,無論是將理財產品收益率與期限倒掛還是調高擬售規(guī)模,顯然都是合規(guī)行為,雖是無奈之舉但也情有可原。然而,個別銀行客戶經理在銷售中以“存錢”來描述投資理財產品則已經“越位”了。某地處南方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近日在回答本報記者有關理財產品的暗訪時表示,“存5萬元,收益率可以達到……”、“實現(xiàn)收益率的概率為98%”。
  法律界人士對記者表示,存錢的概念對應的本應該是儲蓄,在我國現(xiàn)有銀行和金融體制下風險微乎其微,但是購買理財產品實際上是一種投資行為,風險等級主要與理財產品的類型和發(fā)行銀行有關,雖然此前大多數(shù)都成功兌付,但是“剛性兌付”實際上并不受合同法的保護。
  事實上,2012年開始實施的《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強化了對理財產品銷售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規(guī)定,產品風險揭示和信息披露標準的規(guī)范化有所提高。但調查表明,銀行銷售規(guī)范性仍有待提高,部分銀行業(yè)務人員在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有意或無意的誤導消費者,仍是目前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常見的違規(guī)現(xiàn)象。
  銀率網在今年年初發(fā)布的“2012年度360°銀行評測報告”調查結果顯示,48.18%受訪者表示2012年在銀行經歷過誤導,2010年這一數(shù)據為31.57%,2011年為24.79%。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如何破解金融困局 高收益理財產品:風險在哪里? 2013-07-01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如何破解金融困局 高收益理財產品:風險在哪里? 2013-07-01
· 設置收益回補機制 光大理財產品熱銷 2013-06-28
· 35天銀行理財產品再現(xiàn)7%高收益 2013-06-26
·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破7 2013-06-2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