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銀行理財產品5%收益率陷阱
保本需回避結構性產品
2012-11-12   作者:袁盼鋒  來源:理財周報
 
【字號

    如果同時將收益率為10%和收益率為4%的銀行理財產品放在你面前,你會選擇哪一款?
  在剛剛結束的10月發(fā)行期內,據銀率網統(tǒng)計數據顯示,各商業(yè)銀行共發(fā)行了2082款理財產品,雖然相比9月份發(fā)行數量同比下降了2.6%,但依然保持著相當的數量規(guī)模。同時,短期收益率也明顯回升。1個月至3個月的短期產品發(fā)行了1147款,約占10月發(fā)行總數的55%。
  如今,理財產品的發(fā)行銀行已不再局限于大型銀行,城商行等中小型銀行及外資行的活躍程度已逐漸超過國內大型銀行。在銀行理財產品發(fā)行主體,產品結構,收益設計如此復雜多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如何選擇風險適當、收益保證的理財產品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對于一般投資者,可以通過挑選銀行、期限、收益率等三個簡單步驟選擇質優(yōu)的銀行理財,同時要對結構性產品和高收益產品保持謹慎!睎|方證券機構部產品中心總監(jiān)馮玉明解釋。

  3步選擇理財產品

  “由于銀行理財背后的資金池難以看到,真實的投資結構難以衡量,我們對產品的篩選推薦也是通過簡單的技術操作來完成的!瘪T玉明和他的同事對于理財產品的選擇有著自己的一套方式。
  首先是挑選什么樣的銀行,挑選的標準是只有資產實力強,風險把控能力強才能入選。如此一來,城商行和農商行基本就被排除在外,入選的主要是四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偶爾也會有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資質特別好的城商行入選。“對銀行目標的選擇,是剝離風險,增強安全性的第一步!
  接下來所進行的就是收益率的選擇,這一過程大多數情況下是在四大行和股份制銀行間進行。同期相比而言,四大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在收益率上并不占據優(yōu)勢,但安全性卻是最高的。在馮玉明看來,理性的銀行理財投資不僅要重視安全性,還應該在安全性總體較好的情況下,選擇損失一部分安全性以換得更高一點的收益率。對于投資者來說,在安全性和收益率都適當兼顧的情況下,還應該進行第三步選擇——投資期限的選擇。
  資本是有時間成本的,這一成本不但取決于貨幣貶值的速度,而且取決于投資者投資期限的需要。一般情況,馮玉明和他的同事們會在第三步篩選中根據近期投資者期限的偏好配齊不同期限的產品。
  在東方證券11月推薦的10余款銀行理財產品中,委托期全為一年期內的,其中1個月到3個月的產品占據了一半。雖然這些產品的期限不同,但收益率卻集中于4%—4.9%的區(qū)間內。
  “通過這三個步驟篩選的產品,由于所選銀行資金池的投資結構大多類似,所以收益率也相對集中。投資者在這些產品中再進行選擇投資產品,需要較高收益,就選擇期限較長的。如果想投資1個月產品,就只能獲得相對稍低的年化收益,但安全性是很有保證!瘪T玉明解釋稱。
  經過馮玉明篩選后留下來的產品基本都是股份制銀行發(fā)行的產品!斑@些銀行都已經上市,抗風險能力更強一點,收益率更高一點。作為推薦者來說,我們在考慮收益率的同時,也權衡風險。”在馮玉明看來,全國股份銀行發(fā)行的產品是收益和安全同時兼顧的較為理想產品。
  在選擇了銀行、期限、收益率之外,起售金額與產品的實際安全性和收益率也有著某種聯系。
  據一家股份制銀行產品部門的負責人建議稱,對于收益率和期限類似的產品,選擇起售金額較高的產品,收益和安全性更有保證。據他介紹,“起售金額比較高,產品的資質相對會好”是業(yè)內的一個共識。

  投資結構性產品須謹慎

  據銀率網統(tǒng)計顯示,10月份發(fā)行的理財產品中,投資期限為1至3個月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3%,3至6個月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45%。6個月至1年投資期限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3%。
  可見銀行理財產品的中短期產品平均收益率基本在4%—4.9%范圍內波動,而投資期限超過1年以上的30款長期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7.35%。不過,外資行發(fā)行的掛鉤國外資本市場的結構性產品卻是動輒10%以上的年化收益預期。
  “結構性理財產品主要掛鉤于匯率、黃金價格、期貨、股票等標的,其產品表現與產品自身設計、標的市場表現等因素相關,這些產品多為非保本的產品,風險系數大。除非對金融市場比較熟悉,并且具有相當的風險意識和承受能力,否則,并不建議購買結構性產品!惫獯筱y行的產品部研究員如是建議。
  另外,對于同期出現的高預期年化收益的非結構性產品,馮玉明認為投資者也應該保持必要的謹慎!坝捎诟縻y行背后的資金池配置結構都差不多,一般給予投資者的收益率不會相差很大。如果在主流4%到4.9%收益率的情況下,如果有產品潛在收益設置為5%甚至更高,那就應該分辨清楚是否是銀行自己的產品,如果是代銷產品,風險就比較大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協存優(yōu)于短融券 理財基金變身"存款基金"有原因 2012-11-12
· 在售銀行理財產品[2012-11-09] 2012-11-09
· 四季度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重回5% 2012-11-09
· 理財品發(fā)行猛增 外資行或邊緣化 2012-11-08
· 人民幣升值預期強 銀行外幣理財首選長期投資 2012-11-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