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資產(chǎn)的增值率到底有多大
2010-12-06   作者:  來源:浙江在線
 
【字號

    藝術品正在成為熱門資產(chǎn)

  在經(jīng)濟學中,“資產(chǎn)”是指能給所有者帶來收益流的資源或財產(chǎn)。依據(jù)其存在形式的不同,有實物資產(chǎn)和金融資產(chǎn)之分,前者包括房產(chǎn)、汽車、珠寶等,后者包括存款、債券、股票等。投資者將資金轉換為某種資產(chǎn),是著眼于其未來收益的最大化,增值率越高者越容易被優(yōu)先選擇。
  投資者青睞藝術品,正是看中了它的高增值率。
  很多人認為,藝術品的增值率相當可觀。有專家測算,藝術品的年均增值率為30%,最高可達180%以上。在很多個案中,藝術品價格漲幅確實高得驚人。比如,某只鼻煙壺在1950年代僅值0.5元,而到1990年代中期,已經(jīng)拍賣至20余萬元。再比如,某位國畫家的作品在1970年代末僅值數(shù)千元,而到新世紀初,則拍賣至500余萬元。

  所有藝術品都會有如此高的增值率嗎

  未必。除非個別的“黑馬型”作品,大多數(shù)要遜色得多。不妨以國畫大家齊白石和張大千為例,二者因過世多年而具有穩(wěn)定的市場行情,且近年的作品總成交額在國畫家中高居榜端!把挪囆g網(wǎng)”數(shù)據(jù)顯示:2000年,齊白石和張大千作品的單件均價為15.6萬元、30.4萬元;2009年,二者作品的單件均價為103.1萬元、80.7萬元。9年間,平均增值6.61倍、2.65倍,年均增值率僅為23%、11%。假如扣除期間的保管費和交易費,該數(shù)值還要打一些折扣(每經(jīng)上拍1次,就會產(chǎn)生20%以上的傭金等費用)。
  即便這年均11%、23%的增值,也非實際增值率,因為沒有考慮通脹因素。
  經(jīng)濟學認為,用貨幣值體現(xiàn)的增值率只是“名義增值率”,它減去通脹率之后才是“實際增值率”!巴洝笔怯捎诩垘殴┙o大于貨幣實際需求,從而導致的貨幣貶值,具體表現(xiàn)為貨幣購買力持續(xù)下降、物價普遍上漲。對通脹程度,各國基本用“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CPI表示,該數(shù)值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價格的變化。在國內(nèi),官方也通常將國家統(tǒng)計局的CPI數(shù)據(jù),默認為通脹率。2000年至2009年,國內(nèi)的CPI為0.4%、0.7%、-0.8%、1.2%、3.9%、1.8%、1.5%、4.8%、5.9%、-0.7%。如果與該數(shù)據(jù)相比,齊白石和張大千作品的年增值率確實算得上豐厚。
  不過,人們感受到的總體物價上漲(實際是美元或人民幣的貶值),遠不止這些。
  事實上,考察通脹率除了CPI之外,還應包括“生產(chǎn)者價格指數(shù)”PPI和“零售物價指數(shù)”RPI。并且,與國際慣例相比,我國CPI統(tǒng)計中食品價格含量過大,而在居住類指標中,只考慮租房價格而不考慮住宅消費價格,加之教育和醫(yī)療等的比重過小,結果導致了CPI數(shù)值過低。

  什么能更真實反映通脹程度呢

  是黃金價格。黃金因為自身的珍稀屬性而充當過天然的貨幣,許多國家曾確立過金本位制度,也讓它成為國際“硬通貨”。在20世紀中葉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作為世界貨幣與黃金掛鉤。如今,黃金雖然不再具有貨幣職能,但仍然被當作國家的重要金融儲備,也是個人財產(chǎn)的重要保值手段。盡管造成金價短期波動的因素很多,比如工業(yè)需求、國際匯率、股價等的變化;但從長期看,影響金價的根本原因是紙幣的貶值或升值(即通脹或通縮)。
  據(jù)“紐約商品交易所”顯示的黃金價格,2000年底約為250美元/盎司(人民幣70元/克),2009年底約為1200美元/盎司(人民幣250元/克),二者分別上漲4.8倍(3.6倍)。如果將國民最為關心的房價和工資與其對照,會發(fā)現(xiàn),9年來三者的增幅大致相當。假如將金價漲幅看作貨幣的實際通脹,那么,藝術品資產(chǎn)的平均增值率就會大大縮水:9年間,齊白石作品的平均實際增值率僅為2倍左右,而張大千作品的平均實際增值率竟為負數(shù)。
  這樣看來,買藝術品完全不如買黃金了嗎?
  當然不是,上面分析的只是平均的增值率。就像“再牛的股市也有人虧本、再熊的股市也有人獲利”一樣,在平均增值率有限的藝術品投資中,總有很多人遠遠跑贏了“平均值”。當然,這需要眼光,這也是藝術品投資比炒房產(chǎn)、炒黃金更需智慧之處。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藝術品秋拍接踵而至 2010-12-06
· 中行浙江分行首推個人藝術品收藏貸款 2010-12-03
· 我們的藝術品市場不會賺錢 2010-12-02
· 中國藝術品價值還未完全釋放 2010-12-02
· 抗通脹的“新籃子”:藝術品投資 2010-12-0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xiàn)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鄭風田:新圈地運動不宜輕易否定·[思想]房地產(chǎn)調(diào)控必須明確政策預期
·[讀書]《五常學經(jīng)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jīng)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nèi)容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