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容忍更低的增長和更高的通脹
    2010-08-26    作者:劉煜輝    來源:經濟參考報

    糧價開始顯著上漲,盡管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封閉運行,且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失控的風險應該不大,但政府感受的壓力絕對不輕松。
  過去十年,中國滯后六個月的M1增速與當期CPI被發(fā)現(xiàn)具有高度的同步性。當M1增速突破20%以后,隨后都出現(xiàn)了物價指數(shù)CPI的快速上漲。但是當2009年末,M1增速接近40%之后,六個多月過去了,而CPI依然在3%弱勢徘徊。
  我們也不知道,從2008年到現(xiàn)在不到三年時間,中國的經濟結構發(fā)生了什么實質性的重大變化,以至于使得這一精確的數(shù)據(jù)關系在尺度上大大地縮了一號。
    中國超發(fā)的貨幣到底有多少呢?
    2003年至2009年,中國央行資產從5萬億漲到24萬億,廣義貨幣從18萬億漲到67萬億(超過美國的8.8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的NO1,而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1/3),中國銀行資產從23萬億漲到88萬億。而同期實體財富增長所能解釋的是多少呢,名義GDP只漲了1.83倍。
  實際的物價通脹真的沒有來嗎?中國的通脹演進邏輯從來就是:貨幣超發(fā)——房價地價漲——物價漲。因為服務性價格最大成本構成就是地價,好在很多服務性價格要么權重嚴重脫離實際的需求,要么干脆就進不了CPI,這或許是成就溫和CPI的唯一原因。通脹開始惡化的階段多是由糧食等生活資料大幅上漲而引發(fā)。
  很多人愿意把當前農產品價格上漲看作是結構性因素,或天氣或災害,而抹殺掉其中與貨幣的聯(lián)系。實則大謬。
  當超發(fā)的貨幣大量向資本品走,土地和地產近年來急劇上漲,城鎮(zhèn)的生活成本、商務成本就上去了,勞動者的實際生活支付能力是在下降的,已經達到了一個不可能承受的地步,當然要被迫倒逼著推動工資漲。務工成本漲意味著務農的機會成本漲,于是牽引著農產品必然趨勢性地漲。反轉過來工業(yè)的利潤變得越來越薄,更多資金從實體出走,推動著資本品價格更快速度的漲,這是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huán)。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跑不到真實經濟里面去,都跑到哪里去了呢?一部分(可能是大部分)在全球金融貨幣市場(尤其是債市和衍生金融市場)自我循環(huán),一部分跑到大宗商品市場,一部分以熱錢形式跑到了發(fā)展中國家的資產市場(樓市和股市)。所以我們看到全球經濟出現(xiàn)相當怪異的現(xiàn)象,真實經濟總體萎靡不振,但大宗產品價格大漲,有的接近了危機前的峰值水平。以傳統(tǒng)CPI衡量的全球通脹水平處于很低水平,好些新興市場國家資產市場卻劇烈飆升,通脹預期急劇惡化。
  鑒于全球糧食價格已顯奔騰之勢,明年上半年對于中國央行來講,又是神經緊張而又左右為難的時期。經濟刺激效應的自然消失,經濟將可能在明年一季度回落到8%以下,而CPI卻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攀上5%。
  所以我們看到,已經有了預防針式的政策建議聲音發(fā)出了,中國需要容忍更低的經濟增長速度,也需要容忍更高的通貨膨脹。

  相關稿件
· 中國需要容忍更低的增長和更高的通脹 2010-08-26
· 收入穩(wěn)定增長才是最佳反通脹手段 2010-08-26
· 通脹殺傷力不容低估 2010-08-25
· 緩和通脹預期需引導樓市熱錢 2010-08-25
· 胖子們 都來減肥抗通脹 201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