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悖謬的互聯網思維改變未來
2014-04-08   作者:鄭渝川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報紙(傳統(tǒng)媒體)即將走向死亡?這其實只是個聳人聽聞的噱頭,紙質載體可能消失,新聞生產模式主體依舊存在,只是出產頻率更快,并且要求撰寫者和編輯者控制篇幅。對這個世界運轉影響最大的新聞題材是財經新聞,而不是八卦新聞和社會小道,前者最杰出的生產者是彭博社,他們生產新聞的方式,與200年前為內森·羅斯柴爾德服務的信使的工作方式,沒有區(qū)別。

    那些熱情謳歌報紙已死(將死)的人,其實有意無意將媒體介質與新聞生產模式予以混淆,好像新媒體上流傳的內容都是憑空彈出來似的。媒體行業(yè)的困境就在于,介質已經發(fā)生很大轉換,但盈利模式還沒有轉型。

    問題是,當提到傳統(tǒng)媒體的生死這個話題時,很多人特別沒有耐心去聽大量細致的分析——人們愿意接受的是一個判斷,越快作出的判斷就越好,即便事后證明判斷出錯——因此,要博得眼球,你應該把報紙的命運說得越悲慘、末日期限就近,就越能引起關注。內容簡單、速度快捷的信息大受歡迎,判斷錯了沒關系,不會有人要求你發(fā)表認錯的檢討,除了方舟子;ヂ摼W思維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容錯性。這很荒謬,但確是新一代人正在形成、其中一部分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未來已經改變,我們要學會適應。

    美國知名創(chuàng)客、《紐約時報》科技與商務版專欄作家尼克·比爾頓所著的《翻轉世界:互聯網思維與新技術如何改變未來》就是這樣一本,充斥著武斷判斷卻概括出新一代人科技與社會認知共識的作品。閱讀這本書,你最好不要像筆者第一遍閱讀時,去反反復復求證尼克·比爾頓的例證出處,并對其觀點論證過程進行查錯分析,因為書中涉及的這兩方面問題實在太多。

    尼克·比爾頓對報紙(傳統(tǒng)媒體)衰亡的判斷,正如本文開篇所談到的,是將不同層面的概念混為一談,并由此得出了過簡解答。同樣的錯誤還出現在書中第二章,書作者興致盎然的提到了1452年古騰堡印刷術引發(fā)的歐洲社會和政治革命,特意列舉這個年頭之前的書籍手工抄寫與后來的印刷、今天的網絡載體在傳播效率方面的差別,以此說明傳播渠道具有的力量。但他有意回避了手工抄寫書籍、印刷版圖書和網絡信息的共同性,即內容制造方式是一致的,尼克·比爾頓本人寫作這本書跟幾百年前乃至更早以前的思想家創(chuàng)作不存在太大差異,語言結構更沒有什么不一樣——如果這本書充斥著火星文和“短消語”,尼克·比爾頓就該擔心他無法影響他想影響的人們了。

    而今要談網絡(載體)、互聯網思維的作用和優(yōu)勢,人們常常會提及“群體的智慧”!斗D世界:互聯網思維與新技術如何改變未來》這本書也不例外。尼克·比爾頓顯然要比蘭·費雪(《完美的群體:如何掌控群體智慧的力量》一書作者)更具備互聯網思維,后者更謹慎的提出群體智慧發(fā)揮作用的三項前置條件:群體中的人們有意愿且有能力獨立思考并交流,可以得出各自結論;問題必須得到確切的答案;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面對的是同一個問題。但讀者從尼克·比爾頓筆下看不到嚴謹的表述,他所要傳遞的是“群體智慧有效論”,這是互聯網思維的重要特性,你無法苛求其盡善盡美。

    最典型的思維謬誤,即“妄下結論”,很多人沒有明確理由或在理由相當牽強情況下直接提出結論。盡管這樣的謬誤邏輯上錯漏百出,卻常常因為其結論的趣味性和新奇性贏得更多關注,微博、微信上若干個大V不就是靠這種發(fā)言方法走紅的嗎?尼克·比爾頓要證明電腦、智能手機等新刺激讓大腦更強大,依據是他所提供的一個沒有出處的實驗:一群外科醫(yī)生根據玩電子游戲的頻率分組,再模擬測試其手術水平,結果顯示經常玩電子游戲的受測試者手術水平更高。尼克·比爾頓馬上得出結論稱,過去打電子游戲打得越多的外科醫(yī)生成績越好,應當把游戲技能引入手術技巧訓練。書中第7章,他更是以寥寥幾則媒體個案報道和經裁剪語錄化的科學家言論,輕易斷論稱,人們完全不必擔心網絡時代的注意力分散問題。

    而在書中第6章,讀者還可以見識尼克·比爾頓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推論方式:因為他本人不喜歡看電影,愿意在家看電影,就直接宣判電影產業(yè)的死刑。在這一章中,他還盡數犯下了“把合理當正確”:因為出版業(yè)等傳統(tǒng)傳媒行業(yè)不懂得順應時勢進步,因而盜版就是合理的,并進一步混淆合理與正確、合法的界限。

    悖謬的是,盡管《翻轉世界:互聯網思維與新技術如何改變未來》書中堆砌的是,牽強、武斷、偏執(zhí)的論斷,卻正好是互聯網思維的產物:滿足簡單、易于傳播;并因為這些特性加速傳播,讓更多人深信不疑。而互聯網新技術賦予人們的話語權和對一切公共和商業(yè)領域事務的參與熱情,正在逼迫上述讓一部分人看來盡顯牽強、武斷、偏執(zhí)的觀點,一步步成為商業(yè)和社會共識,以此來重塑商業(yè)秩序乃至政治秩序。

    我們甚至不妨說,錯誤、荒謬性本身也是商業(yè)和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從Google到Facebook再到Twitter,傳統(tǒng)的商業(yè)定律都曾長期陷入無法解釋其成長和價值的困境,熱情和盲目的投資者及粉絲們卻能。沒有絕對化的真理,我們得學會適應未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廣東高州“愛心爸爸”十年千萬元名捐助550名貧困生讀書 2014-02-11
· 作家不讀書之風日盛 最應該讀書的人不讀書了 2013-12-04
· 《鏈接》:一本復雜網絡的科普必讀書 2013-10-25
·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讀書 2013-10-18
· “讀書無用論”是功利者們的座右銘 2013-09-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