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基金長青之道
讀范勇宏《基金長青》
2013-04-15   作者:段文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一部中國基金成長史

  在《基金長青》一書中,作者一方面把中國基金業(yè)放在全球金融格局變化與中國證券市場演進的大背景下,從宏觀視角講述中國基金業(yè)的成長史。以海外發(fā)達市場經驗為參照系,審視與思索行業(yè)發(fā)展的未來之路,求解基金長青之道。一方面又以局內人和親歷者的身份,去記錄15年歲月中的人與事。這使得本書有了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強烈的歷史穿透感。

  全書對包括世界金融危機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獨特體悟,無疑給讀者提供了從宏觀高處反觀歷史事件的契機。但作為普通讀者,最讓人訝異的還是范勇宏對市場投資人投資行為的勸誡。范勇宏作為行業(yè)領軍人物,卻始終不失民眾情懷,書中屢屢為多數投資者在市場起落中不斷追漲殺跌而扼腕,“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時我們要恐慌,別人恐慌時我們要貪婪。恰恰相反,我們的投資者在別人貪婪時更貪婪,在別人恐慌時更恐慌!”范勇宏率領的華夏基金在市場6000點時,不僅關閉了華夏基金的申購大門,而且在各種場合大聲疾呼市場風險突聚。在中小板市盈率超百倍的時候,也是如此。范勇宏說,最最不愿看到大家在非常高的高點蜂擁搶入、在非常低的低點悲愴割肉。對多數投資者來說高山仰止的范勇宏,始終保持這樣的布衣情懷,相信讀者會認同這是此書最讓人觸動的地方之一。

  作為歷史記錄,書中關于王亞偉的部分想必會吸引很多讀者的眼球,作者以一整章的篇幅呈現其成長與成功之路。毫無疑問,范勇宏是最有資格還原六年十倍回報這一公募基金“神話”,告訴你一個真實王亞偉的人。書中還回顧了一些少為人知的行業(yè)秘密,如2007年貨幣基金泡沫破裂,這次危機曾導致多家基金公司以自有資金填補虧損,金額高達數億元,其中前因后果,雖然很多人略知一二,但本書的記敘與分析顯然是更為詳盡深入、值得細讀的。對于華夏基金歷史上敗走麥城的往事,書中也并不諱言,如受挫社;、通海高科中止上市導致旗下基金所申購股票遭遇凍結,或許這種直面問題的勇氣正是范勇宏帶領下的華夏基金,能夠在激烈的行業(yè)競爭中持續(xù)保持領先的原因之一。

  此外,本書在基金投資方面也頗費筆墨,探討了經濟、股票市場轉型下的投資機會,闡述了“轉型無牛市”的觀點,進而提出“基金經理原有的一些投資理念、投資方法只是局部真理,在已經變化了的市場中不能再刻舟求劍、守株待兔,也需要轉型,順應市場、與時俱進成為必然”。對于如何尋找成長股、如何成為優(yōu)秀基金經理這一課題,也同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縱觀全書,內容紛繁博大,與基金相關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行業(yè)本身、投資方法與理念,還是從業(yè)者自身的成長,讀者盡可各自采擷,定會受益良多。

  破解公司治理難題

  不僅僅記錄歷史,《基金長青》超越史料的鉤沉,對行業(yè)發(fā)展給出了更深層的思考?梢哉f,對基金長青之道的思索,是本書非常有價值的部分。

  《基金長青:做受人尊敬的基金管理人》是本書的最后一章,也是全書的落腳點。在回顧了中美十大基金公司的沉浮之路后,范勇宏從六個方面論述了影響基金公司基業(yè)長青的因素。其中,保持經營獨立性、建立以“人”為核心而非以“股本”為核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激勵機制等見解,對中國基金業(yè)而言最具針對性。

  這一問題的實質是如何處理股東與持有人、股東與基金管理層、股東與基金公司的利益關系。持有人利益為先,還是股東利益、公司利益為先,直接而極大影響了基金公司的經營行為和投資行為。

  以犧牲持有人利益為代價片面追求規(guī)模最大化,中國基金業(yè)的許多痼疾很大程度上就根源于此。一位基金公司老總坦言,“如果公司是我的,我不會為了沖規(guī)模給銀行高額尾傭或者去找?guī)兔Y金”。持有人的信任是基金公司長期發(fā)展的基礎,損害持有人利益的基金公司遲早會為此付出代價。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具體到基金公司高管來說,也許要首先考慮自己任期的業(yè)績,未來的代價可能是別人的,眼前的利益卻是自己的,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來自股東的考核壓力。特別是對于那些發(fā)生過股權高價轉讓的基金公司來說,這種壓力更是顯而易見。

  基金公司管理的巨額資產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種資源,也被不少股東視為肥肉,這讓一些基金公司成為不同股東甚至同一股東內部不同派系之間爭權奪利的戰(zhàn)場。股東干預基金公司日常運作,甚至直接插手基金公司投資活動,也時有發(fā)生。

  因此,本書所強調的“始終保持經營獨立性”絕非無的放矢。作者明確地給出了自己的判斷,“美國基金業(yè)的實踐證明,股權相對分散、充分保持獨立性的基金公司治理模式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是全球資產管理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中國15年的基金發(fā)展歷程也證明,股權相對分散、經營保持相對獨立的基金公司發(fā)展得較好,一股獨大的基金公司發(fā)展得相對緩慢。有些基金公司因管理層頻繁變動,業(yè)績、規(guī)模始終沒有起色;鸸局挥斜3纸洜I的獨立性才能取得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

  迎接以人本為核心的時代

  有效的基金公司治理模式該如何構建?范勇宏認為,應當告別以股本為核心的時代,迎接以人本為核心的時代。

  基金行業(yè)的競爭,說到底最終是人才的競爭。但是現在基金行業(yè)的普遍現象,是缺乏一條能把核心人才與公司的命運牢固聯系在一起的紐帶。

  對范勇宏來說,以人為本恰是應對之道。這一思想多年來一以貫之,2010年他撰文提出,“改革落后的基金制度,建立科學的以人為本的新基金制度迫在眉睫。以人為本,尊重人性的基金管理公司必將是中國資產管理業(yè)的希望和未來。”2013年2月,證監(jiān)會公布《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yè)務暫行規(guī)定》,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依法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yè)務。他又評論道,“公募基金、銀行、信托、券商、保險、私募等悉數參與其中,將加速改變資產管理業(yè)的競爭格局。牌照壟斷價值將降低,基金公司依靠牌照過好日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人力資本價值將得到顯著提高,以股本為核心的時代結束了,以人本為核心的時代到來了。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資產管理業(yè),具有專業(yè)知識和經驗的人力資本是行業(yè)最重要的資產。”

  具體而言,基金合伙人制度被范勇宏看作是“最符合基金人性特征的制度安排,是基金公司保持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乃至基金長青的根本”,“基金公司積累的最大財富就是人才,但人才又是流動的,基金的特殊性也決定了合伙制度的必要性。以股權為紐帶,最大程度保持人才的穩(wěn)定性。”而對公司制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說,盡管沒有實行合伙人制度,但也可以“通過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使員工增加對公司事務的參與權,建立長效激勵機制。”

  范勇宏的邏輯是清晰的,有了以股權為紐帶的長效激勵機制,才能建設一個穩(wěn)定的專業(yè)團隊,才能不斷加強基金公司自身的投資研究能力,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以出色的業(yè)績贏得持有人的信賴。而合伙人制度或員工持股,也將去除或削弱外部股東的影響,建立一個有利于基金公司獨立運作的公司治理結構。在此基礎上,基金公司才能形成有效的長期戰(zhàn)略,把公司、員工與持有人利益結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以持有人利益為先。

  毫無疑問,公募基金的放開、私募鯰魚效應的沖擊、財富管理行業(yè)的融合,為根本性的行業(yè)變革提供了契機。從以股本為核心轉向以人本為核心,這一進程或許將不可逆轉。

  但是對于變革的復雜性,我們仍有理由保持一份謹慎。畢竟,基金行業(yè)市場化改革的單兵突進仍然受制于中國的大環(huán)境。

  必須關注的是,有形的門檻在拆除,但無形的門檻是否依舊存在。正如很多民企所遭遇的,在所謂放開的領域里還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玻璃門。

  對于很多基金公司來說,“拼爹時代”仍然在繼續(xù)。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區(qū)分成長究竟是來自于資源優(yōu)勢還是來自于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專業(yè)能力,如何合理地為人力資本定價,這種定價能否得到各方認同,都仍然存在疑問。

  因此,在筆者看來,私募能否成功進入公募基金的傳統(tǒng)領地,將是檢驗變革成色的第一塊試金石;而原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自身的機制創(chuàng)新,則是檢驗變革成色的第二塊試金石。

  舊的藩籬打破了,新的問題還會不斷出現。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15年,將是多種制度安排與公司治理架構并存、碰撞與競合的15年。公募基金、銀行、信托、券商、保險、私募的共同參與,將使得基金業(yè)的競爭不僅僅是投資策略或營銷策略之爭,更將是組織制度與管理方式之爭。這也使得基金業(yè)未來的15年,必將是更值得期待的15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經安中學:學生在明亮的教室讀書 2013-03-19
· 外國人是這樣讀書的…… 2012-12-11
· 《毛澤東晚年讀書紀實》 2012-11-23
· 國外名校:從“教讀書”到“幫創(chuàng)業(yè)” 2012-11-22
· 馬蔚華巴曙松談金融與讀書 2012-08-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