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資金規(guī)模急劇增長 潛在風險堪憂
2013-01-04   作者:鄧中豪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快速發(fā)展。數據顯示,2012年銀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規(guī)模流量將不低于20萬億元。記者采訪發(fā)現,作為我國居民重要的投資渠道,銀行理財產品在信息披露、運作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客戶風險意識不足,“剛性兌付”困境或向銀行業(yè)延伸。相關部門亟需加強監(jiān)管,防范風險。

  快速發(fā)展難掩多重問題

  近年來,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快速發(fā)展。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顯示,2011年共有94家商業(yè)銀行發(fā)售了20270款理財產品,募集資金規(guī)模流量不低于16萬億元;2012年前三季度已累計發(fā)售23858款,保守估計全年募集資金規(guī)模流量不低于20萬億元。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快速發(fā)展的銀行理財產品存在諸多問題。
  “口頭承諾”成風,刻意隱藏風險。記者暗訪發(fā)現,很多銀行的理財經理會對客戶作出“雖然協議上寫的是有風險,但是這么多年從來沒有低于預期收益率”之類的表述,并以銀行信譽做出口頭擔保。許多理財產品只靠銀行員工“口頭推廣”,紙質的宣傳材料上只是注明產品名稱、起息日、期限、年化收益率等基本信息,毫無風險提示。如果客戶確定購買,再讓客戶看產品協議,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提示往往流于形式。
  理財資金投向不清晰,員工專業(yè)性仍有欠缺。當記者詢問理財資金的投向時,銀行員工往往做出“債券”“貨幣市場”等模糊的表述,并不能做出明確的答復。招商銀行客戶經理張先生表示,他們只負責理財產品的銷售,對于產品投向和產品設計等方面的問題并不了解。業(yè)內人士透露,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銀行,銷售理財產品的員工并未接受專業(yè)培訓,相關知識十分薄弱,甚至一些銀行網點的保安也會參與理財產品的銷售。
  實際收益頻頻縮水。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陳穎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銀行都會制造理財產品一出來就被搶購一空的氛圍,鼓勵客戶提前搶購。其實真實的收益率與理財產品起息日的設置有很大關系:購買后到起息這段時間,是按活期存款計息的,越早提前購買,平均下來的收益率就會越低。

  潛在風險堪憂

  數據顯示,2012年前11個月,披露到期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絕大部分達到了預期收益率。從數據來看,理財產品收益率尚不存在大規(guī)模惡化的跡象。但接受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銀行理財產品仍存在諸多潛在風險。
  信息不透明。銀率網數據顯示,2012年11月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共計2283款,其中僅有1262款產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認為,按照目前的規(guī)定,銀行有義務向投資人披露真實的投資收益狀況。大量的銀行理財產品并未公開公布到期收益率,其真實的經營狀況或被隱瞞。
  “資金池”運作方式將風險推后,或致風險集中爆發(fā)。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認為,銀行理財產品通常采取“資金池”投資管理模式,將多款理財產品募集到的資金匯集成一個大池子,對大池子進行統一管理,并通過產品循環(huán)發(fā)行以力保大池子資金的穩(wěn)定性,一旦某個時點上產品新發(fā)量無法彌補到期量就有可能形成資金缺口。
  客戶盲目信任或帶來“剛性兌付”困境。采訪中,很多客戶對理財產品資金的投向既不了解,也不關心,把銀行理財產品當做活期存款。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孫建華認為,銀行理財產品的大量發(fā)行,是建立在居民對銀行高度信任的基礎上的。這意味著即使銀行未有明顯過失,理財產品協議上也表明了風險,一旦出現大額虧損,客戶仍會找銀行“索賠”。“聲譽風險”的巨大壓力或把銀行帶入“剛性兌付”的困境。

  應多措并舉促其健康發(fā)展

  有關專家認為,銀行理財產品體量龐大、表內表外轉換靈活,已成為影響我國金融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應該多措并舉,促進銀行理財產品健康發(fā)展。
  相關部門應提高監(jiān)管能力。專家認為,我國監(jiān)管部門對銀行表外業(yè)務監(jiān)管相對薄弱。隨著信托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快速發(fā)展,銀行與其業(yè)務交叉越來越多。銀行理財資金以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為通道進行變相信貸投放的現象越來越多,金融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金融形勢的快速變化,亟需監(jiān)管部門提高監(jiān)管能力,加強信息共享。
  加強銀行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李永壯認為,高收益必然對應高風險,通過報表、官網等途徑實時披露,使銀行理財產品信息公開化、透明化,有助于投資者了解銀行理財產品的真實狀況,培養(yǎng)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同時,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應做到?顚S,賬戶獨立,以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
  及時破除“剛性兌付”困局。陳穎認為,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時,應對風險進行詳細提示!袄碡斢酗L險,投資需謹慎!蓖ㄟ^相關宣傳,加強客戶的風險意識,才能從根源上杜絕“剛性兌付”的發(fā)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銀行理財客戶風險評級被指走過場 2012-12-24
· 銀行理財與龐氏騙局的"遠與近" 2012-12-20
· 銀行理財亂象初露 銀監(jiān)會緊急排查代銷風險 2012-12-20
· 不建議購買分紅型銀行理財保險 2012-12-20
· 各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年末飆升 2012-12-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